如何完成國際大型演藝活動的藝術設計?
更新時間:2019-03-20?
一、大型演藝活動的舞臺美術特點
當今科技的進步,其它門類的高科技產業與技術的介入的廣泛運用。
毋庸置疑,這些已成為舞臺美術重要的表現手段。諸如新工藝、新技術、新材料極大地增強了演藝活動中的藝術表現力。演藝活動中展現的聲、光、電、煙、水、霧、火無不依賴不斷創新的舞臺機械,材料、器具、光源、多媒體電腦控制設備等的大量運用。大型演藝活動,尤其充分展現高科技因素一旦介入藝術領地,大大改變了觀眾常規欣賞習慣,拓展了美術展示的空間,調整了人們的審美價值觀。中國科學家錢學森先生20多年前著文呼吁:“讓現代科技成果能動的為藝術服務和利用。”該觀點是非常有先見之明的。 ?
由此看來,未來的舞臺美術創造,特別是大型演藝活動,應該是多元的,它將給舞臺增添千姿百態的色彩,增大創造的空間;也應該是綜合的,它將張揚強化舞臺藝術的整體魅力。舞臺上大量科技的運用,是有技術與物質的優勢,隨著科技的進步,也將使戲劇的表現力獲得無窮盡的出新,創造出難以預測的視覺效果和藝術形象。
二、大型演藝活動的空間構成
我們講的空間構成的空間,實際上是個物理空間。人類大部分演出場地,即戲劇的演出場所是劇場,戲劇演出和舞臺美術在固定的一個物理空間進入綜合藝術創作,進行演出。這就衍生出空間的各種形態:如小劇場、露天劇場。舞臺也是多種變化:如伸出式舞臺、中心舞臺等。
相對大型演藝活動,已經是以一般戲劇演出的延伸及擴大,它不同于一般戲劇演出的是,把整個廣場、體育場、體育館或其它較巨大的空間如自然山水變成演出場所。就必須改變傳統劇場的空間構成,形成新的觀演關系。
我想他應該具備以下特點:
1.全方位、多視角。﹙舉例體育場,看資料光盤﹚必須考慮巨大的空間造成觀眾與表演的距離,必須給觀眾在更大空間中造成強大的視覺沖擊力;
2.由于大型演藝活動場地的巨大,表演形式的多元同時,必須充分注意到現場觀眾與億萬電視觀眾的不同感受。
3.必須創造獨特的舞臺視覺形象,能最大限度地激發觀眾的審美激情。一臺演出,一臺晚會,它的舞臺樣式,即它的外部視覺形象,能讓人看后留下難以忘懷的記憶,這個舞臺美術設計必定是成功的創作,整體演出無疑也是較成功的有生命力的演出。
相對劇場藝術而言,大型演藝活動更應讓觀眾產生巨大視覺沖擊力,給觀眾留下難忘視覺形象的是舞臺美術家創造的主要工作核心。(當然這種完成是全體主創人員、總導演、音樂家、燈光設計、服裝設計等共同策劃的方案的整體性完整性是分不開的)應該說:舞臺美術是創造形式的藝術,舞臺美術家是尋覓舞臺多樣化形式美的藝術家。
難怪有人講大型演藝活動舞臺美術成功了演出就成功了。
三、大型演藝活動中舞臺美術的節奏與高潮
上世紀初瑞典偉大的戲劇家阿庇亞說過的一句話:“舞臺美術是一幅織在時間上的圖畫”。這是我經常引用的一句名言,它區別架上繪畫最大特點就是它的時間性,設計圖紙只是表現舞臺美術家的構思的一個瞬間,只有觀眾看完了演出后才看到舞臺美術的全貌,而它是和導演表演等藝術融為一體不可分的。即一個好的舞臺美術家應該是一個戲劇家,站在戲劇家的高度去審視作品,應該有強烈的導演意識,有時這種工作是分不清的。(舉例:張藝謀導演之前是攝影師,馮小剛導演以前是美工,陳維亞導演有美術的功底) ? 資深的舞臺美術家應該站在導演角度,他可以把全部大型演藝活動、大型演出的全部安排出節奏、高潮、結尾。還應該十分重視開場與結尾舞美的動作。
我們常說,每場都要有亮點,高潮的起伏不斷,小高潮帶動大高潮,舞臺美術的強烈參與意識,甚至是主導作用。用強烈的視覺語言,符號,動作和現代科技的多種手段所產生的巨大沖擊力打動觀眾,可謂無所不用其極,使觀眾產生共鳴,獲得感情宣泄,則是舞臺美術家的重要職責。當然除預期效果外,創作中也不排除偶然因素所產生的必然結果的即興因素。簡言之〝情理之中,意料之外〞。
本文來自:都江堰慶典公司,網址:http://www.811683.com/轉載請注明來源于都江堰慶典公司!謝謝關注!!!?
文章素材來源于網絡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不代表本平臺觀點,若有侵權,請聯系刪除。電話:028-66713560
181-9075-1320
028-8729-2668
2019141330
關注微博
關注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