演出結構也瘋狂
更新時間:2019-01-09?
坊間有個通俗的說法,結構好比建造房子的骨架:中國北方的蒙古包,南方福建客家土圓樓,北京四合院,壯鄉吊腳樓,江南水鄉的黛瓦粉墻......各自結構的獨特性,造就了居所形態的獨特性。
而我們題目中所提到的演出,也就是所謂的活動,也是有一個整體結構的,就像房子的骨架,面對不同的客戶,演出的結構也是不同的。大型的演出活動的結構,看似比較簡單,無非是一氣呵成的線性流程。正因為相對簡單,容易似曾相識“一道湯”,所以在結構上是需要反復拿捏的。
咱們拿1983年的春晚為例,只要讀通了春晚,再去接觸不同的文藝活動,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實踐上,心里就有了一定的底氣了。83年除夕,央視《春節晚會》首次與全國人民見面,導演是黃一鶴。晚會演出采用茶話會型的聯誼樣式,因為當時沒有經濟利益方面的考量,只考慮與民同樂。演播廳不足600平方米,現場觀眾不足200人,現在看看是太簡陋了。沒有服裝采購費的預算,演員、主持人大都穿著生活中的衣服。演員都是坐在場下候場,演出完后又回到臺下和觀眾一起觀看節目。這臺晚會開創了電視文藝的一個新時代。三個第一次,第一次現場直播,第一次觀眾參與點播互動,第一次設立晚會主持人。就結構而言,晚會的外部結構是松散型的冰糖葫蘆串聯結構,因為這場活動主要是在觀眾的電話互動中推進的,存在著場外互動電話的諸多不確定因素。但是,整臺演出的內部結構卻是非常嚴謹并事先確定好的。一場演出活動并不像拍電影,有重拍的機會,都是現場直播,這就存在著很多的不確定因素,所以必須得確定一個整體的結構,以支撐起整個演出。
來看看1983年春晚的內部結構:
1、民俗性—春節是中華民族乃至世界華人團圓的日子。喜慶與祝福,牽掛與期盼貫穿始終。晚會第一個節目就是李谷一的獨自《拜年歌》;第四個節目是主持人代表所有行業向全國人民拜年;第十三個節目是斯琴高娃吧和胡松華的歌伴舞《草原民歌》,還有貫穿始終的猜謎游戲。
2、政治性—晚會節目的選擇是政治民主化的回歸。比方說,第九個節目是相聲《小小雷鋒》,演員是馬季和趙炎;第十個節目朗誦《每逢佳節倍思親》,演員是中國臺灣林麗芳。展示出了一個大的政治宣傳格局。
3、藝術性—純藝術在那個年代是登不了”大雅之堂”的。王景愚的啞劇小品《吃雞》是個無主題小品,至今令不少小品望其項背;李谷一在觀眾要求下演唱時稱“靡靡之音”的《鄉戀》,一開時尚藝術歌曲登上春晚的先河。
春晚的三大屬性延續至今,形成穩定的內部結構模式,即三大空間—民俗空間、藝術空間、政治空間的相互支撐。
以上重點提到了一場演出的內部結構,簡單來說,就是我們常說的主題。一場活動也好,一場慶典也好,都需要有一個明確的內部結構,讓整個活動順著結構走,把活動掌握在自己手中。
威爾斯特品牌創建于2002年,前身“威斯特婚禮慶典”,是一家集慶典策劃執、道具研發生產與企業管理咨詢行相結合的一家企業。公司專注于禮儀慶典服務,為企業和家庭提供慶典專業的流程咨詢和可執行的解決方案。威爾斯特擁有專業的營銷團隊、講師團隊、策劃團隊、執行團隊、生產團隊及研發團隊。咨詢熱線:028-8729-2668 ?QQ:2019141330
本文來自:都江堰慶典公司,網址:http://www.811683.com/轉載請注明來源于都江堰慶典公司!謝謝關注!!!
文章素材來源于網絡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不代表本平臺觀點,若有侵權,請聯系刪除。電話:028-66713560
181-9075-1320
028-8729-2668
2019141330
關注微博
關注微信